新闻动态
讲座回顾 | “历史+”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第31期卓越讲坛纪要
发布时间:2025-04-11

3月份,由“历史+”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组织的002白菜网卓越学院第31期卓越讲坛举办,主题为“海陆交汇:中西文化交流与互鉴”,邀请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首席历史学家、澳门科技大学汤开建教授,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、北京语言大学张西平教授,北京大学002cc白菜资讯欧阳哲生教授先后进行学术讲座。本次活动聚焦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、核心议题及研究方法,通过全国拔尖计划2.0基地线上书院平台面向全国直播,吸引了千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与。

第一讲

艺术的真实与真实的历史

——大航海时代的《东夷图像》


汤开建教授深入分析了明代蔡汝贤所绘《东夷图像》的历史价值,指出这是中国首部以绘画形式表现异邦人物的职贡图,也是记录明代与“不征之国”外交关系的重要史料。通过图像与文献的互证,揭示《佛郎机图》中葡萄牙人形象与日本《南蛮屏风》的相似性,并探讨了《满刺加图》《天竺图》等作品如何反映16世纪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“土生葡人圈”。本次讲座首次披露了新发现的六幅人像图,为研究明代海洋认知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视角。

图片



第二讲

海外中国学(汉学)研究的对象与方法



张西平教授系统梳理了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十大领域,包括汉学家研究、国别汉学史、典籍翻译研究等,强调其核心在于“通过他者反观自身”。他提出,海外汉学是“跨文化知识系统”,需关注“两翼”——中国文化外传路径与汉学对他国文化的塑造作用。在研究方法上,张教授倡导“内外双修”,结合历史学、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视角,建立平等的学术对话。

图片



第三讲

中西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历史经验


欧阳哲生教授从学术史、核心概念、交流内容与历史经验四个维度展开论述。通过追溯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起源与发展,阐释“东西方”与“交通”概念的深层内涵,并分析了物质、宗教、政治等层面的交流动力机制。讲座最后总结了五点历史经验: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必要途径、“有容乃大”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关键、交流需掌握主动权、注重成本计算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互补互鉴。更为重要的是,互联网时代的中西文化交流面临新挑战,唯有在传统与变革的辩证统一中,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创造性突破。

图片




本期卓越讲坛多维度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与研究路径。从明代职贡图的视觉叙事,到海外汉学的跨学科探索,再到文明互鉴的历史经验,系列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理解,也为“历史+”拔尖基地的跨学科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。



002cc白菜资讯融媒体中心

编辑:雷子妍

投稿邮箱:lsrmtzx2020@163.com
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