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讲座
讲座回顾 | 陈峰:宋代官场的宴饮之风

2025年4月11日下午,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、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、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峰教授应邀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题为“宋代官场的宴饮之风”学术讲座。本场讲座为我系“吕思勉中国史系列讲座”第23场,由黄纯艳教授主持。

图片

陈峰教授从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能谈起,提到《诗经》时代的酒就已形成“以御宾客,且以酌醴”的待客礼仪。从曹操”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到陶渊明“平生不止酒,止酒情无喜”,再到唐诗“人事三杯酒,流年一局棋”,都体现了酒在忘忧生情、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。历史上既有商纣王“酒池肉林”的荒淫,也有魏晋名士刘伶醉的风度,更有李白“斗酒诗百篇”的豪情,充分展示了酒文化的多元面貌。

接着,主讲人介绍了宋代官方宴饮的类型与特点。宋代形成了完整的官方宴饮体系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首先是彰显政治礼仪的“大宴”,其程序繁琐冗长,有御史纠察;其次是体现君臣亲密关系的小型“曲宴”,具有宽松私密的特点;再次是体现与民同乐传统的赐酺宴;还有庆贺科举成功的“闻喜宴”,以及各级衙门的公务招待宴等。这些宴饮活动既承担着政治功能,也发挥着社交作用。

图片


其次,主讲人介绍了宋代官场饮乐之风的表现。帝王层面来看,从宋太祖赵匡胤“乘欢至醉”到宋徽宗、宋度宗的醉生梦死,历代皇帝大多嗜酒。士大夫阶层更是盛行豪饮之风,如薛居正“饮酒至数斗不乱”,寇准以“柘枝颠”著称,欧阳修自号醉翁等。一些官员甚至在守丧期间仍纵情宴饮,苏易简、李询等人更因过量饮酒而丧命。

随后,针对宋代官场饮酒乱象,主讲人指出了其中的危害:首先是酒后失态,如郭忠恕朝堂喧闹,张齐贤殿上几至跌倒;其次是酒后失职,如梁克将诉讼交予吏人处理,陈榛轻率判案,夏侯恪火灾时酣睡不醒;最严重的是酒后违法,包括擅入禁地聚饮、酒后鞭打吏民,甚至发生殴死百姓的恶性事件。

对于聚饮引发的政治风波,主讲人提出,酒宴不仅是社交场所,也是权力斗争的舞台。宋太宗时期的“半夜之会”暗藏新贵与老臣的权力博弈;寇准与丁谓的酒席交恶最终导致政争失败;“进奏院案”更是由聚饮风波引发的重大政治事件。此外,晏殊与欧阳修等人的失和也多因酒桌冲突而起。

主讲人认为,官场酒风盛行,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:首先,帝王的放纵态度助长了不良风气,如宋太宗表示“有失者勿弹劾”,宋英宗对醉酒失仪者网开一面;其次,士大夫阶层普遍热衷饮乐,即使不善饮酒者也要参与其中;再次,官方制度提供了便利条件,不仅设有频繁的宴饮活动,还提供专门的公用钱开支;最后,酿酒技术的进步和产量提升为大规模宴饮提供了物质基础。

讲座最后,陈峰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归纳,指出历史上适度饮酒确实有助于激发创作激情,如米芾与苏轼在酒后创作的佳作。然而,过度沉湎则带来诸多危害,甚至足以祸国。宋朝统治者奉行实用主义,将放纵饮乐作为笼络官僚集团的手段之一,这在“杯酒释兵权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这种治理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够维持稳定,但从长远来看却埋下了隐患。

在互动交流环节,我系黄纯艳教授、王进锋教授、包诗卿副教授、中文系刘成国教授,以及与会同学先后就“古今酒类的制作工艺”、“唐宋宴饮文化的演变路径”、“宋代宴饮文化与政治的关联”等问题与陈教授进行交流。


002cc白菜资讯融媒体中心

撰稿:张瑞千

编辑:雷子妍

投稿邮箱:lsrmtzx2020@163.com

图片